3 月 5 日上午,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第一场“部长 通道”在人民大会堂举行,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就提高人才培养质量、办强办优基础教育回答了记者提问。
引导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培养人才
新华社记者:最近一段时间,DeepSeek(深度求索)、 智能机器人等引起广泛关注,当前新技术、新产业、新业态、 新模式不断涌现,对相关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。请问, 教育部将采取哪些措施来培养更多服务国家战略、科技进步 与产业需求的人才?
怀进鹏:DeepSeek 和机器人最近一段时间引起国内外广 泛关注,从一个方面也说明了中国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效 果。但与此同时,也向我们提出了面对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 变革,教育如何应对的问题。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科技革命和 产业变革都对社会提出了特别重要的需求,尤其是对教育, 所以这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机遇。
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,要以科技发展、国家战略需求为牵引,着眼提高创新能力,优化高等教育布局,完善高校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。李强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特别提到这一点。教育部将以制定和实施教育强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为基本出发点,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,主要有三点考虑。
第一,在制度和机制上推动创新。我们会加大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的力度,协同相关部门共同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 和创新发展相融合的生态和组织机制,围绕产业变革加快和 加强学科布局。以产教融合为基础,推动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, 目前已建立了40 家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,未来将会进 一步扩大。与产业加强合作,聘请 2000 多位企业的总师、1 万多名企业工程师一起培养人才,来自实践的课题超过 5000 个。我们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,根据高校的不同特点,鼓 励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。在这个基础上,加大力度推进评 价体系改革,更好地引导学校面向国家战略和产业急需培养 人才。
第二,推出战略行动,在服务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中加快加强人才培养。一是体现在基础学科。科学技术有它的规 律、有科学的范式。如何结合科学规律和科学范式培养人 才?我们将深入实施“强基计划” ,继续加大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力度,在数学、计算机等领域,推动核心课程、核心师 资队伍和核心教材等建设。二是围绕国家战略技术发展需要 优化学科设置,推动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人才培养,遵循 科技革命、产业变革的规律加强人才培养,加快布局人工智 能、生物技术、新能源、新材料等领域学科建设。三是扎实推进优质本科扩容,加强“双一流”建设,大力提升职业教 育质量。职业教育为我国的现代产业、现代制造业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,这个领域70%的人才来自职业教育的培养。
第三,推进试点。发挥地方和高校的创新动能,先行先试,在科教融汇、产教融合中建立示范区。在任何一个国家, 高等教育都是国家战略的宝贵资源,要把高校已经积聚的知 识创新和技术能力,有效地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。我们 推动建设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,布局高等研究院,与 人工智能、生物技术等重要领域相结合,适应国家战略和科技发展需要。建立研究生、本科和高职三个学科专业目录统 一调整机制,建立人才供需动态监测机制,既要适应还要适 度超前,快速跟进产业发展。
科技革命正在深入开展,我们要继往开来,与时俱进, 坚持开门办教育,深化国际开放合作办教育,服务中国式现代化,服务教育强国建设,为民族复兴作出教育的贡献。
(来源:《中国教育报》)